推动信息技术赋能音乐教师发展,2022年北京大学创新音乐课冬训营顺利举办

为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师借助数字音乐创作工具丰富音乐课教学活动,进而探索学科融合机遇、开发本土化教学内容,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实验特色基地在2022年1月22日-2月22日期间于线上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创新音乐课冬训营。
冬训营于1月22日晚启动,历时四周,有来自全国9个省市的近300位教师报名参与,其中北京东城区在教委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李磊老师的支持下,有80多位音乐教师参加活动,并有四位老师在结课会议上做教案分享,展示了东城区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实力。
出于新冠疫情与春节假期等因素的考量,本次活动采取在线形式。在前三周,中心每日发布时长约5分钟的教程视频供教师异步学习。教程聚焦于iOS端的音乐创作软件“库乐队”(GarageBand)的使用,其音源好、易上手、互动性强、易于伴随移动设备进入课堂等优势使它成为中小学教师开发音乐数字教学资源的理想工具。
冬训营期间,中心共发布20期库乐队教学视频,全面涵盖了乐器演奏、录音、音乐创作与混音制作等多项功能。系列教程累计播放量已达4.1万,得到学习者的高度认可。


教程学习过程中,冬训营也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前后共提交30余份使用库乐队制作的音乐作品。春节期间举办的创作接龙活动中,亦有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了流行、电子、民族等多首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

第四周,教师们在基本掌握库乐队各项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学创意,借助冬训营提供的教学模板,共创作出12份中小学音乐课教案,包含古典、民谣、非洲与中国音乐等多类主题,涵盖乐理、歌唱、欣赏与编创等多种课型,还产生了音乐与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2月22日晚8:00-22:45,2022北大创新音乐课冬训营教案展示与结营活动顺利进行,活动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院长毕明辉教授,上海打击乐演奏家、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古嘉峥老师作为嘉宾对教案进行点评。

会上,中心主任汪琼教授首先就冬训营开展状况做出简要总结,陈菀代表Apple公司简单介绍了本次产学研项目的目标与创意教案设计大赛的基本情况,东城区教委李磊主任对本次活动在推动信息技术赋能音乐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表示了肯定。

接着,8位教师依次展示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来自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陈聪老师还分享了库乐队在儿童戏剧影视表演教育中的应用。
古嘉峥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实践角度出发,就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操作性、内容安排与课堂管理等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并分享了库乐队幕后录音的现场经历以及库乐队如何伴随他走上音乐与教育之路的故事。古老师认为,库乐队本身就容易抓住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尝试在内容选取方面以贴合学生音乐经验的材料(如流行乐)为切入点,在活动设计方面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度,从而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

毕明辉教授则结合他多年来对音乐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就库乐队等数字音乐教学工具如何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提出了四个有待教师深入思考的辩证关系:
1、早应如此vs应当如此:数字教学工具走向音乐课堂,是否早应如此?这是物质条件问题;而是否应当如此,仍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的问题;
2、观念vs方法:中小学音乐教育既需要知识、也需要经验,如何处理知识生产和音乐经验的比例,才能将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知识生产结合起来?
3、动手为主vs引导为主:音乐本身是实践的结果,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本体的过程当中,是道理式的引导为主,还是实证式的引导为主?
4、方法为主vs标准为主:教学工具应当更侧重服务于方法,还是侧重于实现教学过程在理论与逻辑上的闭环?
毕教授认为,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库乐队等数字教学工具走向课堂应用体现了知识载体的重要变革,也带来了代际更新,改变了知识输入输出的既定模式。从教案展示活动中,也可以看到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逐渐开始由讲授式的知识性教学向功能性教学的可喜转变。至于如何借助工具进入知识本体,我们应当注重开发其相较于传统教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更好地将体验性知识转化为创造性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否则就会将其变为束缚、而不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工具;库乐队也应当是拉近音乐与学生距离的工具,而不是使之产生距离的阻力,如果工具的使用不能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产生助益,也会给教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本次活动得到了参与教师和嘉宾的积极肯定,多位教师也将在接下来的春季学期使用库乐队开展课堂教学,北京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实验特色基地也将持续帮助教师推进教案的实践应用,期待教师们在课堂实践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来源:智能教育社会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