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好课程:基于智慧教育的课程建设

当前,社会多样化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使得人才培养的个人定制时代正在到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基于智慧教育视野,结合全国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优势,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方向,致力于打造高效率的课堂和高质量的课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支持,提供公平而充分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

为此,天心区提出三大融合任务:一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推广智慧课堂,为学生和教师减负;二是推进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在“智慧体育”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三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创造教育”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把握学生成长动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天心区以促进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在社团课程、生活课程、创新课程等多元课程研发中积极融合智慧教育,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特别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智慧体育”率先取得突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平台选课,在AI课程中驰骋想象。繁多的课程门类中,如何让学生根据自身独特需求自主选课?长沙市天心区青园教育集团、仰天湖教育集团等一批学校研究开发了社团选课APP,近100门课程同时上线,课程内容、授课安排、学习资源详列其中。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手机轻松点划,即可完成选课。此外,天心区依托名师工作室、市区级骨干教师设立网络公益大课堂,定期发布精品课程资源,通过“天心智教”云平台在线直播,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优质精品课程。

信息2.0时代,为帮助学校重构社团课程,天心区启动智慧校园建设,投入200多万元为20余所学校配备了机器人教学工具,大面积推广机器人教育,开发了机器人、编程思维、创客、3D打印等一批社团“AI课程”。一些学校引入“编程猫”,学生拖拽几个“积木块”就可以编写一个程序,游戏化教学简化了“编程思维”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网课互动,在空间交互中体验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与生活具有同质性,天心区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促进学生成长,依托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平台,推出《劳动“慧”向未来》系列专题课程,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慧”生活板块感知新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树立新时代劳动意识;在“慧”创造板块,通过劳动解决问题,增长智慧,合作分享;在“慧”力量板块,感受中国科技创新力量的强大,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创造性劳动精神和报国志向。其中,《劳动创造“美”生活》《劳动创造“好”生活》《劳动创造“新”生活》三堂课将区域内学校的优质劳动生活实践课程推送到网络大课堂,引导天心学子不断探究、发现、思考,在实践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近百万学生观看直播或重播并留言互动,真实表达对于劳动创造生活的共鸣。

青园教育集团万芙校区的“梦”基地,为每一个学生的梦想护航。学校将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打通整合成为一个立体、多彩、活动化的课程基地,并利用物联网智能设备辅助,共建共享校区的场地、设施。仰天湖教育集团课程中心的非遗课程馆,是一间VR虚拟技术打造的非遗博物馆,学生步入其中,真切感知非遗故事和作品。这样的空间交互学习方式,启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深耕课程,在发明创新中融合智慧教育。天心区教育人思考如何把握“智能时代”的脉搏,迈上“信息创新教育”新高点。通过开展省级课题《项目化信息技术实践资源开发的研究》,开发综合课程资源,发展学生信息创新能力。大面积推广“创客”课程,青园中信小学建设“信之光”VR创客融合应用教室,将VR技术、3D打印技术和虚拟动漫创客技术巧妙结合,打破单学科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三维呈现,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多感体验。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发明创新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天心区的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了多个科技创新中心,基于当前先进的编程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和STEAM教育理念,强调项目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创新实践。从兴趣出发,基于项目、主题或任务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习惯、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全面评价,在成长轨迹中呈现真实价值。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天心区没有将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采取表演、展示、汇报、创作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各方面素养:注重日常积累中的小数据考查,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多样化,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坚持连贯的评价方法,形成动态的评价过程。基于这些原则,天心区开发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软件平台,把评价数据采集渗透到每个活动、每堂课、每次作业过程中,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全面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与各项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未来,天心区将继续“立城市之心,办面向未来的教育”,打造面向学生的课程实施体系,不断推动智慧教育的深入发展。

作者:何阳莉,系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