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巩固

编者按: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在线教学自2月10日开始以来,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启网上教学模式,老师变身网络主播,孩子们成为老师的粉丝,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这个特殊疫情时期学校教学的创新之举,及时保障了孩子们疫情时期开展居家学习。我市各个中小学校也是铆劲十足,纷纷拿出各自的教学模式,一校一策,在网上教学中也是各领风骚,各具特点,效果较好。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好评。随着目前疫情的发展,离孩子们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在这最后的线上教学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们还要坚持,把最后居家网上学习的时光充分利用好。为了让广大老师在最后的时光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孩子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本报特邀运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学杰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经验和观点——如何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效果如何巩固,如何保障老师们的网上教学的效果以及保障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希望能给广大老师和学生以有益的借鉴。

1.jpg

盐湖区红军小学老师刘柯荣正在上直播课。连日来,该校开展的在线教学课保障学生及时开启新学期学习。 记者 李宏伟 摄

 

根据疫情的需要,各地相继出台了延迟开学的对策,运用网络课堂教学解决当前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常规教学所要完成的教育教学任务。但是,许多人对线上教学的效果忧心忡忡,担心这场全国性的轰轰烈烈的在线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主动作为,扛起落实、巩固线上教学效果的责任,从课堂的组织管理、特色教研、课堂设计、课上互动、课后作业落实、家长有效监管方面去巩固教学效果,使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真正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根本保证

在线教育是“放养式”的听课模式,习惯了平时学校的面对面的直接管理,学生难免产生自由散漫的情绪和行为,给教学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制约着在线课堂的知识落实。笔者认为,在线教学成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试想,一个松散缓慢、松松垮垮的课堂如何能有好的效果?

在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组织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管理是学校的职能所在,各司其职,效果就不会打折扣。一是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在思想上要重视停课后的网络教学,它的作用与平时的线下课堂一样,教师从教研、备课、讲课、仪容仪表、与学生互动研讨、课后作业批改等方面都要一一认真对待。学校要有一套考核的办法来约束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此来规范在线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管理。在线课堂意味着学生远离教师,其行为难免缺乏约束力。学校要制定《学生在线课堂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在线打卡、听课、回答问题、小组研究探究、完成作业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要显示出每一个人的听课头像,便于教师实时监督。三是要加强在线教育的课堂秩序管理,班主任应当直接进入在线班级,实时听课,实时监督管理学生,实时维持课堂纪律。四是建议家长也要实时地对孩子的听课情况予以监控管理,要帮助他们养成听课专心、研讨问题认真、做作业细心的好习惯。当然,当孩子的听课习惯养成之后,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尽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听课,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效果会更好。

 

接地气的教研和课堂设计是前提

由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学生对课堂的依赖性降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难度加大,但是,这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重大机遇: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运用网上各种资源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认知的主体,具有创新的特征。

基于这一实际,教师在教研时要认真审视网络课堂的特殊性,要突出学生容易接受的特点,要精讲,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给学生留够充分思考和做练习的时间。确切地说,课堂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接受度,要提前制定课堂学习要点和知识落实点,便于学生一一对照学懂弄通。比如教师在教学设计《邓稼先》一课(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就要有提前预习精读、找出关键词语及段落,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人物特征和思想感情的引导过程,最重要的是通过线上的小写作片段帮助学生学习描绘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活跃的课堂互动是法宝

网络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人机交互,这让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机会大大减少,如何弥补这一缺憾、让师生的情感交流更加畅通、更加贴心呢?笔者认为,学习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的情感交流到位了,更有利于知识的落实到位。

授课教师要在讲课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方面与学生建立一座桥梁,以此维系两者的心灵交流。比如一位教师一开始就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一篇作文,并耐心细致地讲解自己写作的背景、过程以及自己的心情,与学生一起进入写作的场景,让学充分感受老师的写作环境,甚至让学生给自己修改作文,大家的沟通和交流成为这节课的热点。然后,教师让每一位学生自己“说出”同题作文,这样,一堂很好的语文课在大家的交流中开始了。那么,在这样的互动下,课堂的温度一定会陡然上升,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针对性的课后答疑是得力抓手

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学校无须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得毫无缝隙,要适当地给学生留出自习练习、咀嚼消化、质询疑难等巩固转化的时间。线上课堂虽然有师生互动,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个别疑问要通过每天固定的时间来开展。在这个时间段,学校开通互动答疑网络通道,由教师统一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知识难点无盲区。

 

突出重点的课后作业是“添加剂”

课后作业要突出课堂的难点、重点、热点。线上教学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遥远了,不能像平时在学校课堂上那样当面聆听教师的讲解,也看不到教师的“敲黑板”和“划重点”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冷的电脑和内心感觉到的遥远的画面。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提前要有“敲黑板”的提醒和“划重点”的内容,最好是清单式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后落实的时候一目了然,一点一条地完成,为堂堂清、天天结、周周落实奠定基础。有的学校倡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制定学习清单和落实清单,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

这些措施都针对基础性的知识和拓展性的能力的提升,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学习清单和落实清单就包含了这样几个内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垂线的定义及性质、垂线的画法、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平行线的概念、公理等,帮助学生弄清这些概念及与之相关的性质就解决了课堂上的重点了。教师要针对每一节课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这是促进在线课堂知识落实的有力措施。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本着简单、务实、容易操作、方便探究、启迪思维的原则,尽量调动学生线下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去加深对课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延伸教材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特别指出的是,作业的数量不宜过大,要注重类型的覆盖率,尽量减少同类型题目的重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业,按照远程教育的要求,按时拍照传回供教师批阅,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在答疑时予以统一讲解;对于个别问题,教师采取课下私聊的方式予以解决,相信会取得好的效果。

(来源于运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