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随之日渐加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我国各领域建设,并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
从国际经验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在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过程。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教育数字化转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例如,“三通两平台”全面深化应用,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数字资源供给质量和师生数字素养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2.0”行动持续推进。数字化升级工作正稳步推进,从泛在互联、数据资源、平台云化、融合创新等方面为教育赋能,解决教育难点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要求我们按照“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深入推动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应用,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笔者认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转变理念、更新教材,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是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的特殊阶段,要实现从起步、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到树立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培养数字化能力和方法,再到激发资源和数据要素、构建智慧教育发展生态、形成数字治理体系和机制,最终适应、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涉及四个基本方面:战略层面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机构的价值观优化、创新和重构;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实质,是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核心路径是数字能力建设,提升学生、教师、管理者及家长等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易用可用好用的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管用的工具是以数据支撑决策、服务、创新的基本保证。
二是加强数字教材建设,撬动教学过程数字化转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数字化应用和服务的根本。当前,多模态数据分析应用类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基于传统要素的教学数字化还存在瓶颈和障碍。借助传统纸质课本和练习本、数字化教材、智能化教学工具和装备,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培养学生新型能力,是一条有望解决当下难题的可行性路径。
数字化教材,即以数字形态存在、可装载于数字终端阅读、可动态更新内容、可及时记录交互轨迹的新型学习材料。数字化教材的建设有赖于从编辑加工、内容审核、出版发行到教学使用、平台支持等环节的全流程数字化。数字化教材建设是撬动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重点在于探索新型教材建设标准和知识体系编写规范,研发新型教材互动设计与编辑工具,建设知识图谱、支撑平台和示例教材等,探索基于各种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教学新模式。
创新评价、构建环境,优化数字化教学质量
三是创新智能测评技术,支撑教育评价数字化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教与学的方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的全新方式。
新时代中高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都需要创新大规模教育测评方法与技术,优化评价体系和数据采集标准,应用大数据感知、互联、存储、计算和分析技术,构建跨区域、跨场景的智能化测评系统平台和工具,形成基于证据和大数据(全样本)的教育评价体系。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看,教育评价数字化改革的趋势是:优化组合基于数据的评价方式,促进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评价,支撑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
四是构建智联教学环境,夯实学校数字化转型基础。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支撑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当前,不论传统教室还是多媒体教室,都仍然是单一地点和场景的教学环境,不同场域的教学过程割裂,教学交互不足,学习状态难以追踪。智能时代,学习时空高速演变,学习环境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学习环境需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数据共享、设备协同、知识互联、群智融合,使学习环境能自适应自优化地运行,让学习更轻松、更投入、更有效。
对学校环境数字化转型来说,重点是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和升级基本设施、硬件设备、网络条件、智能工具、学习平台等,持续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和智慧生活场所,打造时空和教学深度融合、线下和线上虚实融合的智能学习空间,推进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数据信息壁垒,促进教育数据的全方位挖掘和整合,利用学习分析、教育数据挖掘等手段,改善教学服务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实现精准推送,优化教学服务质量和效率。
区域统筹、优化生态,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水平
五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持服务能力不足是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瓶颈,只有统筹提升国家和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才能有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从国家层面来说,重点是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教育大数据确权、开放、对接和保护制度,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间的数据融通。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边建边用,不断增强功能、扩充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对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及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区域层面来说,重点是整合优化教育数字化组织机构,建立信息、知识、资源交换机制,促进区域内机构间业务的高效协同;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对象,提升基层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效率;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优化校内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感知、预测和预警校园安全运行情况,及时把握师生认知及身心变化,主动、及时、精准地作出决策,加强数字化培训服务和青少年数字化学习产品治理,形成教育数字化治理新策略和新能力。
六是智能升级教育生态,打造智慧教育的国际名片。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旨在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催生智能时代的教育制度,构建由国家、区域和学校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系统。
目前,教育部已遴选18个县市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探索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形成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科技部在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了智慧教育领域相关项目,例如,2021年在“社会治理与智慧社会科技支撑”专项中启动了“大规模学生跨学段成长跟踪研究”项目。可以说,在科技与智慧教育双向赋能方面,我国有自信走在世界前列。
(作者:黄荣怀,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0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