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能化进程中区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区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云南大理州)

 

2020年11月,受云南省大理州政府的委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对大理州及云南滇西地区4000余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智慧教育培训,并联合腾讯公司开展了当地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64.png

研究通过系列访谈、小组研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大理州教育信息化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基本情况和现实困境,分析了当前大理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不足。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大理州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转变教学方式、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科技水平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为全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18年开始,大理州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开展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前,大理州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后续运转资金缺口较大、信息化资源合力尚未形成等。调研发现,大理州部分校长对“中小学智慧校园规范”认识不到位,对未来教育发展缺乏明晰的目标,校长的领航人和领跑者的作用有待强化;针对教师的新课标下的资源应用观、教学设计观等深层次的培训比较缺乏;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等。

大理-2.png

项目组结合大理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大理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方案,引导校长加强学习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思路,提升中小学校长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新技术驱动教育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数字校园和发展“互联网+教育”等能力,探索提升大理州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的路径。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三区三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甘肃临夏州)

 

甘肃临夏,古称“河州”,这里是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发源地,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享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临夏州是我国“三区三州”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

2019年,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支持甘肃临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中国电信集团及甘肃分公司,对甘肃临夏州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临夏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项目组以甘肃临夏州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小组调研法、问卷调研法等多样化的方法,通过对甘肃省教育厅、临夏州教育局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深度访谈,结合临夏州中小学样本校、郊县教学点访谈,梳理了智能时代临夏州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发展现状,明确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甘肃临夏-1.png

甘肃省临夏州抓住国家大力扶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机遇,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全面改薄”“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社会公益捐赠”等项目的实施,逐步完善临夏州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三通两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临夏州将通过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筹建“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等,重点解决“教学点或小规模学校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短缺,无法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校园安全存在隐患时通过监管指挥平台制定应急预案”、“远程巡课、评课、授课”等问题,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全州教育教学质量。

 甘肃临夏州-2.jpg

项目组依据临夏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临夏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不足,认为校长在分析整合、创新应用、信息表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未来,项目组将基于前期培训和研究实践,形成定制化的临夏州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方案,服务区域信息化发展。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扶贫县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广西柳州市)

 

2020年10月,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三江县,河池市都安县、大化县、罗城县,百色市隆林县、那坡县、乐业县等8个扶贫县进行了智慧教育培训。

广西-1.jpg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儒博公司,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贫困县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研究针对广西融水等8个贫困县开展了系列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实地情况、现实困境;国家工程实验主任黄荣怀教授率队到广西壮融水县民族中学、和睦镇中心小学、和睦镇木村教学点等地进行了教育信息化调研。

当前,广西义务教育的短板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希望在农村教学点,需要在经费投入、师资配置、基建设施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这些教育学点倾斜性政策,同时在小班化教学、学校文化建设、乡土特色课程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推动农村教学点特色化发展。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同步互动课堂”的落地应用,并通过比赛促建设、促应用,极大地缓解了薄弱学校发展中的压力。应用同步互动课堂可以帮助农村薄弱学校解决“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的问题,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优化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广西-2.jpg

农村教学点不仅是新一代智能化技术教育应用的场景,也是检验新技术解决教育难点和痛点问题的“试金石”。通过建立激励措施,支持城乡学校间的有效互动,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智能化技术创新融合应用,探索智能进程中具有特色智慧教育教学模式。

研究基于多样化调研途径,提炼当前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缺口,凝聚平台的力量与专家智慧,探索区域特有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路径。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扶贫县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贵州安顺市)

 

2020年10月,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毕节市威宁县、纳雍县、赫章县,黔东南州从江县、榕江县,黔西南州晴隆县、望谟县,铜仁市沿河县等9个贫困县进行了智慧教育培训。

贵州-1.jpg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对贵州贫困县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贵州贫困县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研究针对贵州省的9个扶贫县开展了系列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实地情况、现实困境;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教授率项目团队分三组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和安顺市三地的5县14校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实地调研。

2015年,贵州省把发展大数据定位为“一场抢先机的突围战”,多地积极探索智能化手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控辍保学是脱贫攻坚教育保障核心工作之一,贵州多地贫困县通过智能化手段,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疑似辍学预警班主任直报系统、“大家访”摸排系统,对 6—16 周岁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精准比对,摸清底数,找症结,挖根源,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坚持“四个导向”,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落实“四张清单”,即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问责清单,建立个人、村、镇、县“四级台帐”,完善人、村、镇、县“四张卡片”,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数据”资助依托区域教育云平台,根据“学生资助对象确定”“政策告知”“资金落实”“发放兑现”“问题督促”“问责处理”六项要求,按照“州抓县”“县抓乡”“乡抓校”“校抓班”的“四抓”原则,让“学生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取得了明显成效。

贵州-2.png

校长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撮合的过程。研究通过提炼当前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主要问题,凝聚平台力量与专家智慧,探索贵州扶贫县域特有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路径。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扶贫县域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河北省青龙县、威县

 

2020年,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对教育部定点帮扶的河北青龙县、威县进行了智慧教育培训。

河北-1.png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华为公司,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两个教育脱贫强县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河北贫困县域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近年来,青龙县、威县抢抓教育部定点帮扶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以教兴县、以智脱贫”战略,成为了创建教育脱贫强县的典型样板,用教育促进县域人口素质的全面提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教育部的帮扶下,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机制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树立典型示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推动县域教育信息化走向规范化、常态化领城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促进了县域教育信息化长足发展。

“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教育部的帮扶下,青龙县、威县正在不断深入开展的各项教育信息化活动给学校发展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给身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的中小学校长带来极大的挑战,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深入思考,不断实践。

研究针对河北省青龙县、威县开展了系列访谈、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两县的实地情况、现实困境;提炼当前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存在问题,凝聚平台力量与专家智慧,探索河北扶贫县域特有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路径。

河北-2.png

研究通过对技术与教育关系的思考、对当地区域层面的教育制度的了解与认识、本校整体发展的基本情况概述、以信息技术驱动学校治理的发展思路、本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教育信息化如何与本校整体教育发展规划融合发展的经验等维度,综合评估遴选出河北省青龙县、威县的种子校长,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促进区域典型学校案例展示和种子校长的学习交流。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三区三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四川凉山州)

 

四川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彝族漆器传统技艺等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沽湖摩梭文化有“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之称,同时也是我国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

凉山州-1.png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2019年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团队赴四川凉山州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重点开展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四川凉山州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集团及四川分公司,在四川凉山州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四川凉山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小组调研法、问卷调研法等。课题组通过对四川省教育厅、凉山州及所辖市县教育局、代表学校的系列访谈,考察了四川凉山州的教育信息化实地情况和现实困境;通过现场研讨会和凉山州校长代表的小组研讨,分析了当前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问题;通过大量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和质性文本量化分析,结合专家观点嗯中国移动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探索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方案。

截至2018年,凉山州中小学1635所(不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学校1215 所,占74%。全州建成班班通多媒体教室17000余间,占义务教育阶段总班级数的80%,有的县覆盖率已达到100%,但有的还不到60%,发展不均衡。全州正着力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普通高中采用成都七中优质资源、初中采用成都石室中学优质资源开展远程录播教学,小学以“本土化” 的优质教学资源为重点开展远程植入式教学。

凉山州-2.jpg

 

据调研,凉山州学校缺乏信息化顶层规划,一半学校没有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整体信息化领导力相对薄弱。师资缺乏和教师水平不高,是导致区域内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将教育智能技术环境与四川凉山州的教育场景密切结合,帮助凉山州校长们总结当前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结合专家观点和国内先进地区案例,探索凉山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方案,服务于凉山州中小学的信息化需求。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三区三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是我国“三区三州”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

针对西藏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个性化学习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促进西藏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智能教育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符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

西藏图片-1.jpg

2019年,为支持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中国电信集团及西藏分公司,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西藏自治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当前,西藏自治区正全力推动西藏“互联网+教育”建设,规划实施具有西藏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4+1”整体构架,到2022年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引领“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全面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打造一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科学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特色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专业的运维服务体系、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一带一路”南亚方向教育信息化 “桥头堡”。这将为全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提供难得的机会,也给中小学校长带来极大的挑战。

西藏图片-2.png

研究将教育智能技术与西藏自治区的教育场景紧密结合,线上线下同步调研。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文献阅读、电子问卷设计与分析;第二阶段赴西藏自治区组织面向全区中小学校长的线下研讨会,帮助校长了解当前信息化领导力的总体情况,结合中国电信依托网络智能化技术优势搭建的智慧教育现场体验环境,专家观点和国内先进地区案例,研究西藏自治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方案;第三阶段对前期研究的数据、资料、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厘清当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并对改进方案提出建议。该研究以满足校园信息化需求为导向,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

 


 

智慧教育示范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河北雄安新区)

 

2020年11月,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委托,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面向河北雄安新区“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示范校校长开展了智慧教育培训,并对雄安新区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智慧教育示范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64.png

《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中明确提出,支持在雄安新区等一批地方积极、条件具备的地区,设立 “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京津冀三地与雄安新区开展教育帮扶与合作,二是实现与北京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京雄两地在教育领域实现京冀两地政府、新区管委会与市教委签订协议、北京的三个区教委与新区三县教育局对岗交流、两地教科研部门携手、两地学校层面深度合作、校长和教师交流等多个层面实现全面对接。当前,雄安新区教育信息化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100%,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覆盖率100%,校长教育信息化培训覆盖率100%。

雄安新区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教室、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基地,运用最新现代化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校园环境。

64.png

研究采用访谈法、小组调研法、问卷调研法等多样化方式,深入了解雄安的智慧教育实地情况、面临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会、校长代表小组讨论,分析当前雄安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能力缺口,结合雄安新区“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研究雄安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方案,探索提升雄安新区校长信息素养、提高示范校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和治理能力。

 


 

 

教育智能化进程中“三区三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研究

(云南怒江州)

 

2018年以来,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承担了国家重点关注的 “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系列工作。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集团及云南分公司,对云南怒江州进行教育信息化发展调研及教育智能化进程中怒江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课题研究。

怒江州-1.jpg

研究采用访谈法,通过对云南省教育厅、怒江州及所辖市县教育局、学校的系列访谈,深入了解怒江州实地情况、现实困境;采用小组调研法,通过现场研讨会,组织怒江州校长代表分小组进行学习研讨,提炼当前怒江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与能力缺口;借助问卷调研,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和质性文本分析,借助专家的力量与智慧,探索怒江州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实践方案。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自治州。截至2017年底,全州小学生机比15:1,中学生机比9:1。截止2018年4月,全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3所,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校数89所,覆盖率40%;班级数1960,多媒体教室总数1548,覆盖率80%。

“十三五”期间,怒江州强化全面推进“全面改薄”“三区三州”教学仪器项目工作,建立教育信息化对口帮扶合作,完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提高“三通两平台”配置水平,拓宽了教育信息化应用路径。同时也存在校长信息化素养、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有待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基本配备到位,使用率偏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欠缺等问题。

怒江州-2.jpg

课题组通过多种形式的实地研究,结合中国移动依托网络智能化技术优势搭建的智慧教育现场体验环境,帮助怒江州校长了解当前信息化领导力的整体现状,结合专家观点和国内先进地区案例,研究当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方案。研究将教育智能技术与云南怒江州的教育场景结合,以现实需求为导向,切实服务校园信息化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