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特点

      近日,《2014年度全国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在北京师范大发布。调查显示,学生的起始触网年龄整体呈现低龄化发展特点,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ilovepdf_com.jpg


      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在2012、2013年连续两次发布《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的基础上,联合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渤海大学,选择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江西省、甘肃省和辽宁省六省市的6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网络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抽样调查。


ilovepdf_com-20.jpg

      调查发现,网络对学生的学习主要提供了两方面的帮助,其一是获取学习资源,其二是扩大知识面。随着年级升高,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学生课外知识的主要来源,其中北京学生最高,占27%。但是,运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存在困难,主要是“相关学习资源呆板无趣”和“自我约束力不强”,且伴随年级升高自身约束力不强带来的影响呈增强趋势。 


       研究也发现,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也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构成一定影响。比如,学生普遍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中二年级学生"总是预习"的比例仅2.8%,预习比例最高的小学三年级也仅有22.4%。研究者认为,预习是学生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可能解释为何微课等互联网教学资源目前尚难在中小学生中推广。 


      蓝皮书首席专家黄荣怀教授表示,研究中小学生的网络生活和学习方式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人们已经认同"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一理念。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必须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前提并与之相匹配,而变革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先要了解学习者,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生活的和怎样利用网络的。 


点击附件下载 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