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教育系统包容性”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理解教育系统的包容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 4)至关重要,涉及到认识数字技术如何支持公平和包容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为全球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的愿景。在这一框架中,数字化转型克服了地理、社会经济以及与残疾相关的障碍,在增强教育系统包容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数字工具、平台和教学方法的进步如何推动教育的普及,以及如何确保每个学习者,不论其背景和环境如何,都能成功地参与其中。

为深入探讨相关议题,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共同举办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4的教育系统包容性”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专家参与,希望通过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分享和交流,帮助利益相关者深入理解全纳教育实践的最新动态,尝试找到有效且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改进教育实践。

研讨会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讲座教授阿莎·辛格·坎瓦尔(Asha S. Kanwar)介绍了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并解读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和主题。来自法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健康与教育”教席主持人、世界卫生组织“教育与健康研究”合作中心主任迪迪埃·乔丹(Didier Jourdan)担任研讨会主持人,他强调在全球化、数字技术等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系统的发展要反复强调包容性,要关注政策、体系结构、实践和人力资源四大关键支柱。

亚太科技创新大学数字学习中心项目经理乔纳森·科维尔皮莱(Jonathan Kovilpillai)从背景、特殊教育的内涵、创新的教与学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他强调,为了满足特殊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社会背景,强调教师培训,并囊括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乔纳森·科维尔皮莱还分享了马来西亚在这一领域的创新经验。

毛里求斯教育部代理首席技术官瑞考德·奥克伯(Ricaud Auckbur)阐释了特殊教育共融的含义以及包容性的重要性,介绍了全纳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要素,并强调全纳教育需要训练有素的教师。瑞考德·奥克伯通过分享毛里求斯的包容性政策,阐明了为实现教育系统包容性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需要做的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悦歆介绍了中国面向有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全纳教育。她首先概述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基本状况,强调在21世纪,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追求公平,更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包容性教育的全面发展。张悦歆解读了中国针对特殊教育的政策,强调学校应将通识教育作为首选,并分享了中国特殊教育的实践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卡塔尔玛达辅助技术中心创新与研究部门主任阿什拉夫·奥斯曼(Achraf Othman)以所在单位的创新成果和研究项目为例,探讨了残疾儿童的包容性问题。阿什拉夫·奥斯曼首先介绍了卡塔尔玛达辅助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随后重点阐释了“玛达创新计划”,并向与会者展示了JUMLA手语聊天机器人以及为自闭症群体设计的飞行旅程模拟实验室等研究成果。

在总结发言中,阿莎·辛格·坎瓦尔教授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参与者在政策、实践、人力资源、结构和系统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关于特殊教育,我们仍需面对和处理有关污名化的问题,而技术可能是我们克服这一难题的关键。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对教育系统包容性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将会产生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