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首期培训班在云南怒江州启动

12月19日至21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和云南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承办的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首期培训班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启动。117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围绕9大主题学习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和相关知识,探索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路径。本次“送培到家”活动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八大行动之一的“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的重要落地项目。


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部署,宣传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形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科学思路,提升中小学校长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新技术驱动教育改革、推动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设数字校园和发展“互联网+教育”等能力。


为了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训聘请来自北京、天津、浙江、云南等地的高校、中小学、研究机构、信息化系统的专家和一线优秀实践者,就学校信息化规划、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移动学习、创客教育、智慧教育、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扩大优质资源覆盖、信息化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问题为学员授课。校长们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研讨会、工作坊、直播、学习社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和体验,深化了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拓展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明确了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目标。


20181226154579503247207189.jpg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李楠通过网络视频寄语首期学员,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者,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一位校长信息化了,可以改变一所学校,一代学生”。他指出,通过培训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部在今后5年内将持续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云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雷韬表示,目前怒江州很多老师仍然沿用“时间+汗水”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他认为,本次培训以提升校长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是抓住了重点,并希望未来能够引进更多有针对性的、实用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怒江州乃至云南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童莉莉副教授介绍了培训整体安排,以“形成思路、凝聚资源、创新技术、激励师生、扩大覆盖”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贯穿始终;云南省移动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史云分享了中国移动在支持怒江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并介绍了“同步课堂”等应用和服务;怒江州教育局副局长杨汝学要求参训校长,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落地应用,改变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化解师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3所,教育信息技术环境和硬件资源配备相对完整,但是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普遍不高,教学设施使用率较低,师资资源不足,教师流动性大。


怒江州政府所在地泸水市是全国少数没有机场、不通铁路,不通高速的自治州州府,多位专家不辞辛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路途,辗转来到培训点为学员授课。北京师范大学崔光佐教授表示,“路途越艰难,我的授课热情越高,见不到学员,我不会返程。”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黄荣怀教授从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遇到的困境谈起,与参训校长共同探讨“信息化如何有效促进学校发展”。黄荣怀教授重点讲解了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变革诉求、学校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动向、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及策略,并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他希望与校长们共同努力,促进怒江州教育信息化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设计自我发展的路径,为“未来”做好准备。培训期间,黄荣怀教授还走进教学点,深入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环境、教师应用水平和学生使用现状。


20181226154579507854200350.jpg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黄荣怀教授


发展教育信息化,转变观念是前提,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通过网络连线与学员探讨了如何运用信息化教育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本地基础教育发展是摆在校长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副主编宋述强分享了“数字校园”解决方案与应用案例;中央电教馆付涛老师介绍了校本资源建设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天津市和平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卢冬梅为带来了多个实用性强、简单易学的教学应用,受到学员们的欢迎。培训中,校长们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建设好师资队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教授从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入手,介绍了智慧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云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重点实验室教授赵波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庄榕霞分别通过现场授课和网络直播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特征与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培养与创客教育是校长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崔光佐分享了中小学创新能力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傅骞以趣味折纸为例,讲解了普适型创客教育的理念与实施方法。  


参训校长来自全州四个县,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很多学员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培训点。由于大雪封路,山体滑坡等原因,贡山八坡小学的和堂忠老师走了三天,他说,“路断了,我原本可以回去,但是这次机会太难得了,再困难也要来”。


授课专家通过群组互动、分组研讨、任务驱动、项目制学习等多种方式与学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培训现场,学员们们还体验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慧教育应用和教育资源平台。


培训期间,校长们围绕“信息化如何促进学校发展”这一问题,分组进行了深入研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心学校校长杨俊才认为,培训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非常重要,校长应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拥抱新技术,提高硬件的利用率和软件使用技能。他希望将短期培训与“一对一”长期帮扶和售后服务结合起来,让信息化真正走进校园;福贡县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尹艳茹建议,信息技术课应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适当增加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并帮助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泸水市洛本卓乡托拖小学副校长杨志朝表示,在他的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对较弱,白板当成黑板用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行不通了,老师累,学生更累”,他希望教师有机会走出去,到教育信息化发展较好的地区学习,回校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进步。


20181226154579520051806679.jpg

怒江州班学员分组讨论


20181226154579541790407176.jpg

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心学校校长杨俊才分享学习心得


培训课程结束后,各学习小组汇报了研究成果。校长们应用SWOT模型分析了本校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总结了信息化促进学校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通过组间互评和专家评议,8个优秀小组获得了荣誉证书。中学二组组长兰坪县一中副校长李庆芳表示,他的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基础较好,信息技术手段被大量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推动教师掌握流媒体、虚拟现实和教育云等新技术,继续探索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库,服务教学和管理。


20181226154579533393304122.jpg

颁发结业证书和荣誉证书


本次培训由中国移动云南省分公司、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教育局、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办。未来,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持续推进教育部“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完善培训机制,建设课程平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与支持,促进怒江州及其他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推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的落地实施。


201812261545795443349025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