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人工智能发展,推进落实产教融合 | AI+职业教育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

2019年7月24日下午,AI+职业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CIT)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永和教授主持,邀请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专家、职业学校校长代表、人工智能企业代表等参会,共同研讨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马群、门头沟中职副校长刘硕斌、丰台职教中心校主任崔永亮、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蔡朝勇、胡丹以及北师大智慧学习研究院年智英、姚有杰出席会议。

微信截图_20191104131458.png

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与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需求展开讨论,重点探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变革

王东江介绍了北京市教委新发布的《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并指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亟需进行三项改革:一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家框架标准下,将教学计划制订权留给学校;二是改革教育模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改革质量评价,从当前以知识点学习为核心的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评价。王东江强调,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以上三项改革,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

产教融合助力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

武马群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有政治家的敏锐、教育家的素养和企业家的精神。职业教育要适应产业发展,紧跟企业步伐,学校的探索要在教育实践上落到实处,不可过于超前,也不能落后于时代需求。企业在参与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套人工智能教材资源开发,联合培训机构提出本行业职业技能证书标准等方面有大量工作可以拓展,在人工智能职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他认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应与高校合作,重视人工智能进入职业教育的基础工作,做好人工智能基础教材开发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为“1+X”(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筑牢基础。会议同时指出,做好“X”的扩展,不仅要设置好低中高专业技能等级,更要协调好教学、资源、证书三者的关系,从而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


撰稿:石祝